行業(yè)資訊
橋梁下部設計論述
摘 要:橋梁下部結構考慮是否得當,對工程造價、質量、工期及使用影響很大,本文就目前軟土地基橋梁下部結構設計中的幾個主要問題結合工程實例進行討論:①型式選用:②內力計算;③結構配筋;④施工中技術問題的處理。
關鍵詞:橋梁 結構設計 內力計算 應力
本文以某項目地質資料為背景,該項目地質表層為0.5~2.5m的粘性土硬殼層,其下為3~13m的淤泥、淤泥質粘土層,下面為粘土、亞粘土層,再下為花崗石片麻巖。其中軟土淤泥層呈流塑狀態(tài),含水量大,壓縮性大,透水性差,力學強度低等特點。軟土地基上墩臺型式的正確選用非常重要,本文僅針對軟基經常選用的輕型墩臺進行簡述:
1、橋梁下部結構型式選用
1.1鋼筋混凝土薄壁墩臺
當填土不高,河床不寬時,為減少橋長、節(jié)省造價,不讓臺前錐坡壓縮河床,可采用靠河較近墩臺身直立的樁基薄壁墩臺,墩臺下面設支撐梁,整個橋梁構成框架結構系統(tǒng),并借助兩端臺后的被動土壓力來保持穩(wěn)定。
1.2柔性排架式墩臺
有部分多孔小跨徑老橋采用此型式,墩臺基樁多為預制打入。
1.3埋置式樁柱式橋臺
該型式橋臺設于岸上臺身埋入錐形護坡中,有單排樁柱式與雙排樁框架式兩種。采用該型式橋臺,為保證路基穩(wěn)定性,不能過多地壓縮橋長,不少工程對此有深刻的教訓。
1.4柱式橋墩
該型式橋墩適應性廣、施工方便,為軟基中最好的選擇型式。
①帶蓋梁單排樁柱式橋墩,一般用于簡支梁橋;
②不帶蓋梁獨柱式橋墩或排柱式橋墩,用于連續(xù)現(xiàn)澆箱梁。
1.5選用墩臺應注意的問題
(1)為減少軟基位移對結構的影響,盡可能減少超靜定個數(shù),適當加大樁距,減少樁根數(shù)。以上處理還降低工程造價。
(2)當樁底接近基巖表面時,承載力接近設計要求,就沒有必要再伸入基巖以求更加保險;若承載力不夠時,可把樁徑加大再算,盡可能用摩擦樁代替嵌巖柱樁。
2、下部結構
內力計算為減少軟土地基位移對超靜定結構的影響,上部工程多采用標準梁的先簡支后連續(xù)構造,這樣整個工程的計算工作主要集中于下部結構,故下部結構內力計算方法的選用是否正確,考慮因素是否全面,直接關系到工程的安危,為此作以下幾點分析:
2.1蓋梁內力計算
《墩臺設計手冊》中算例對墩臺內力按下列方式計算:當荷載對稱布置時,按杠桿法計算,當荷載偏心布置,按偏心壓力法計算,兩種布載狀況的內力取大值控制設計。這種算法沒有真正體會規(guī)范用意,僅為兩種布載狀況下的內力計算,不是各截面最不利狀態(tài)的內力計算,所算內力存在著不安全因素。正確做法應該先畫出各截面內力影響線,再對應影響線用杠桿法及偏心法進行最不利橫向布載,求出各截面內力最大、最小值,然后根據內力包絡圖進行結構配筋。近幾年,有的設計單位作如下簡化計算也可行,對多支座的板、箱梁橋的墩臺帽計算,按活載直接作用于由墩臺簡化成的連續(xù)梁上進行計算,不考慮活載及二期恒載的橫向分布作用。
2.2橋墩內力計算
墩樁頂?shù)淖畲筘Q向力計算同上;墩樁頂水平力計算,運用柔性墩理論中的集成剛度法,將橋面汽車制動力及梁體混凝土收縮、徐變、溫差、地震產生的水平力在全聯(lián)墩臺進行分配;最后根據不同組合的墩樁頂水平力、彎距及對應樁頂豎向力進行樁基各截面內力計算。
2.3橋臺內力計算
除了橋墩內力計算項目外,橋臺豎向荷載還要增加土壓力、負摩阻力、搭板自重等項;水平荷載要增加土壓力,其影響復雜,需注意以下幾點:
(1)鋼筋混凝土薄壁臺土壓力計算軟土地基上帶基樁的薄壁臺土壓力計算要按深層考慮。
(2)埋置式橋臺土壓力計算土壓力一般是以填土前原地面或沖刷線起算的,對較差土質,需根據實際土質驗算,確定是否考慮地面以下臺后深層土對樁水平壓力的影響。
臺后一定要選用透水、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的材料,否則,滲水后摩擦角及粘結力下降,自重增加,臺實際受土壓力遠大于設計值,使橋臺失穩(wěn)。
(3)地震土壓力計算地震土壓力隨著橋梁等級的提高而加大;計算時不考慮活載作用;若地震烈度為7,地震組合力對橋臺影響不如對橋墩的影響大。
(4)搭板對土壓力影響設搭板橋臺還應考慮搭板作用后活載土壓力改變對橋臺有利的影響。
(5)橋頭路基沉降、滑動驗算
第一,路基沉降過大:橋頭跳車,臺背和梁端過早損壞;加大豎向土壓力及負摩阻力,橋臺蓋梁開裂及樁基不均勻下沉;路面開裂及路基滲水促使路基失穩(wěn)。
第二,路基滑動:導致橋臺嚴重破壞,此時橋臺所承受水平土壓力已遠大于正常計算,對于橋頭路基加寬、加高或處于改河、填溝段或路基外不遠有溝、河的,更要注意深層滑動驗算。上述兩項如不滿足要求,須采用切實可靠措施進行處理,尤以粉噴樁處理橋頭軟基效果為佳。
3、下部結構配筋
下部結構配筋首先涉及配筋方法的選用問題,故在該項中對配筋方法、蓋梁配筋、樁筋及樁長設計、橋臺配筋等注意事項分別進行討論:
3.1極限法及容許應力法
應用分析由于現(xiàn)行橋規(guī)將鋼筋混凝土橋原容許應力法的彈性狀態(tài)設計改按承載極限狀態(tài)設計,容許應力法有淡漠趨勢。事實上,極限法是在等截面簡支梁試驗基礎上獲得的,其適用范圍有限,有些方面還必須用容許應力法,設計者需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
3.2蓋梁配筋注意事項
(1)等截面連續(xù)梁可以用極限法,但不能完全套用,負彎矩處需留有富余。
(2)變截面連續(xù)蓋梁只能使用容許應力法。
(3)蓋梁的抗彎配筋,兩種方法均不控制設計,主要由裂縫寬度控制。
(4)抗剪設計,兩種方法都對混凝土與箍筋承擔剪力比例作了明確規(guī)定。這樣梁體往往需要設置大量斜剪力筋?給梁內布筋帶來困難,配筋時可以通過多設箍筋,讓混凝土與箍筋承擔更多的比例,使配筋自由度大一點。
(5)蓋梁配筋要注意“強剪弱彎”,大部分梁體破壞是由剪力不足造成的,對抗彎筋滿足要求即可,而抗剪筋一般留有富余。
(6)施工階段應力計算多用容許應力法。
3.3樁筋及樁長設計注意事項
(1)樁筋設計目前均采用極限法進行樁體抗彎筋設計,這在規(guī)范中已有詳細公式。對樁體抗裂還沒有明確要求,目前說法不一,有待進一步研討。
對于基樁各截面的配筋,從理論上講,應根據樁內彎矩包絡圖進行計算布置。通常是根據最大彎矩處進行配筋,從樁頂一直伸到最大彎矩一半處下一定錨固長位置,減少一半配筋再一直伸至彎矩為零下一定錨固長位置,再下為素混凝土段,對于軟基,樁主筋最好穿過軟土層。有些設計院將基樁主筋一半部分一直伸到樁底。具體哪種配筋更合理,對于摩擦灌注樁,無論從樁體受力來看,還是從節(jié)省工程費用及降低施工難度來看,前一種更合理:
①節(jié)省大量鋼筋;
②鋼筋籠少,受樁長的變更而變更;
③減少底部斷樁處理的難度,減少扁擔樁發(fā)生機率。澆樁時,開始幾米發(fā)生卡管等事故機率高,而采用第一種方式配筋,底部斷樁后,鋼筋籠拔出后,可原孔再鉆。
(2)樁長設計樁長計算不同于樁基配筋,仍采用容許應力法,最大豎向力應按容許應力法要求計算,不需考慮極限荷載組合系數(shù)。
3.4橋臺配筋注意事項
橋臺破壞最多,主要表現(xiàn)在樁基、臺身、臺帽、背墻、耳墻等開裂,尤以根部裂縫為多,以往橋臺破壞多歸結為超載,事實上也與設計時忽略某些因素有關:
(1)要求蓋梁完工后與混凝土底模分開,以免增加自重。
(2)臺后順橋向水平土壓力對蓋梁的水平彎矩是造成蓋梁跨中附近側面豎向裂縫的主要原因,而側水平土壓力易造成耳墻根部彎裂。
(3)橋臺前移使有縫橋變成無縫橋,大梁就會對橋臺背墻產生巨大推力去平衡臺后的土壓力,兩個力作用的結果導致:
①背墻從根部剪裂;②蓋梁挑出部分從支撐根部斜下彎裂;③臺身與蓋梁、樁基與臺身連接處彎裂。
(4)橋臺在土壓力、恒載、活載、梁反推力作用下將有很大的扭矩,使蓋梁發(fā)生扭剪破壞。
(5)橋頭路基下沉致使背墻、梁端受活載沖擊力而過早破壞。
因此,設計中應適當加橋臺強蓋梁抗剪、扭的箍、斜筋,并在蓋梁前側表面布置部分抗平彎鋼筋;加大背墻、耳墻尺寸及配筋;加大臺身尺寸及配筋;加大樁基根部配筋。
4、施工中下部結構技術問題的處理
施工和設計是相互關聯(lián)的,“怎么設計,就怎么施工”,反過來對設計者而言,應該“怎么施工,就怎么設計”,設計者應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可實施性,對其提供的施工方案安全性應進行驗算,有些施工方案的工藝、工序在設計文件中必須明確,否則對質量、安全有不良影響。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要通過設計來解決,以下針對施工中常遇到的幾個大問題進行分析,并從設計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預防措施。
4.1樁長變更
地質鉆探資料僅反映局部地質情況,加之鉆探描述與實際樁孔地質有所出入。因此,樁底碰到巖面難以鉆進,地質較好時,應允許對樁長進行變更,但必須要求設計人員、監(jiān)理人員根據巖層實際強度,設計者既不能輕易變更樁長,又要避免過于保守,在滿足承載力情況下進行樁長調整。
4.2沉淀層厚度指標選用分析
①不要對沉淀層要求的太小,施工中難以控制。
②清底系數(shù)mo值對樁長影響較大,以0.3d~0.4d為宜,個別樁底沉淀層厚度超標的,澆筑前可用反循環(huán)清孔法進行清孔。
4.3斷樁處理
樁底設素混凝土段對底層斷樁處理有很大幫助,對于上層斷樁,可用挖孔接樁法處理,對于中層斷樁,有的樁不允許澆筑失敗,應重點控制。
4.4橫系梁、承臺功用討論
橫系梁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聯(lián)結墩柱時調偏,同時增大樁的橫向整體性,橋墩不高時,可以取消;較高時,也可將系梁提到施工水位以上,減少圍堰費用和困難。承臺的主要作用是聯(lián)結群樁,有些群樁承臺結構可考慮用大直徑的獨樁結構代替,以降低工程造價。
5、總結
總之,設計者要善于結合工程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堅持在工程設計中推陳出新,以不斷提高下部工程的設計質量及其使用效果。
關鍵詞:橋梁 結構設計 內力計算 應力
本文以某項目地質資料為背景,該項目地質表層為0.5~2.5m的粘性土硬殼層,其下為3~13m的淤泥、淤泥質粘土層,下面為粘土、亞粘土層,再下為花崗石片麻巖。其中軟土淤泥層呈流塑狀態(tài),含水量大,壓縮性大,透水性差,力學強度低等特點。軟土地基上墩臺型式的正確選用非常重要,本文僅針對軟基經常選用的輕型墩臺進行簡述:
1、橋梁下部結構型式選用
1.1鋼筋混凝土薄壁墩臺
當填土不高,河床不寬時,為減少橋長、節(jié)省造價,不讓臺前錐坡壓縮河床,可采用靠河較近墩臺身直立的樁基薄壁墩臺,墩臺下面設支撐梁,整個橋梁構成框架結構系統(tǒng),并借助兩端臺后的被動土壓力來保持穩(wěn)定。
1.2柔性排架式墩臺
有部分多孔小跨徑老橋采用此型式,墩臺基樁多為預制打入。
1.3埋置式樁柱式橋臺
該型式橋臺設于岸上臺身埋入錐形護坡中,有單排樁柱式與雙排樁框架式兩種。采用該型式橋臺,為保證路基穩(wěn)定性,不能過多地壓縮橋長,不少工程對此有深刻的教訓。
1.4柱式橋墩
該型式橋墩適應性廣、施工方便,為軟基中最好的選擇型式。
①帶蓋梁單排樁柱式橋墩,一般用于簡支梁橋;
②不帶蓋梁獨柱式橋墩或排柱式橋墩,用于連續(xù)現(xiàn)澆箱梁。
1.5選用墩臺應注意的問題
(1)為減少軟基位移對結構的影響,盡可能減少超靜定個數(shù),適當加大樁距,減少樁根數(shù)。以上處理還降低工程造價。
(2)當樁底接近基巖表面時,承載力接近設計要求,就沒有必要再伸入基巖以求更加保險;若承載力不夠時,可把樁徑加大再算,盡可能用摩擦樁代替嵌巖柱樁。
2、下部結構
內力計算為減少軟土地基位移對超靜定結構的影響,上部工程多采用標準梁的先簡支后連續(xù)構造,這樣整個工程的計算工作主要集中于下部結構,故下部結構內力計算方法的選用是否正確,考慮因素是否全面,直接關系到工程的安危,為此作以下幾點分析:
2.1蓋梁內力計算
《墩臺設計手冊》中算例對墩臺內力按下列方式計算:當荷載對稱布置時,按杠桿法計算,當荷載偏心布置,按偏心壓力法計算,兩種布載狀況的內力取大值控制設計。這種算法沒有真正體會規(guī)范用意,僅為兩種布載狀況下的內力計算,不是各截面最不利狀態(tài)的內力計算,所算內力存在著不安全因素。正確做法應該先畫出各截面內力影響線,再對應影響線用杠桿法及偏心法進行最不利橫向布載,求出各截面內力最大、最小值,然后根據內力包絡圖進行結構配筋。近幾年,有的設計單位作如下簡化計算也可行,對多支座的板、箱梁橋的墩臺帽計算,按活載直接作用于由墩臺簡化成的連續(xù)梁上進行計算,不考慮活載及二期恒載的橫向分布作用。
2.2橋墩內力計算
墩樁頂?shù)淖畲筘Q向力計算同上;墩樁頂水平力計算,運用柔性墩理論中的集成剛度法,將橋面汽車制動力及梁體混凝土收縮、徐變、溫差、地震產生的水平力在全聯(lián)墩臺進行分配;最后根據不同組合的墩樁頂水平力、彎距及對應樁頂豎向力進行樁基各截面內力計算。
2.3橋臺內力計算
除了橋墩內力計算項目外,橋臺豎向荷載還要增加土壓力、負摩阻力、搭板自重等項;水平荷載要增加土壓力,其影響復雜,需注意以下幾點:
(1)鋼筋混凝土薄壁臺土壓力計算軟土地基上帶基樁的薄壁臺土壓力計算要按深層考慮。
(2)埋置式橋臺土壓力計算土壓力一般是以填土前原地面或沖刷線起算的,對較差土質,需根據實際土質驗算,確定是否考慮地面以下臺后深層土對樁水平壓力的影響。
臺后一定要選用透水、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的材料,否則,滲水后摩擦角及粘結力下降,自重增加,臺實際受土壓力遠大于設計值,使橋臺失穩(wěn)。
(3)地震土壓力計算地震土壓力隨著橋梁等級的提高而加大;計算時不考慮活載作用;若地震烈度為7,地震組合力對橋臺影響不如對橋墩的影響大。
(4)搭板對土壓力影響設搭板橋臺還應考慮搭板作用后活載土壓力改變對橋臺有利的影響。
(5)橋頭路基沉降、滑動驗算
第一,路基沉降過大:橋頭跳車,臺背和梁端過早損壞;加大豎向土壓力及負摩阻力,橋臺蓋梁開裂及樁基不均勻下沉;路面開裂及路基滲水促使路基失穩(wěn)。
第二,路基滑動:導致橋臺嚴重破壞,此時橋臺所承受水平土壓力已遠大于正常計算,對于橋頭路基加寬、加高或處于改河、填溝段或路基外不遠有溝、河的,更要注意深層滑動驗算。上述兩項如不滿足要求,須采用切實可靠措施進行處理,尤以粉噴樁處理橋頭軟基效果為佳。
3、下部結構配筋
下部結構配筋首先涉及配筋方法的選用問題,故在該項中對配筋方法、蓋梁配筋、樁筋及樁長設計、橋臺配筋等注意事項分別進行討論:
3.1極限法及容許應力法
應用分析由于現(xiàn)行橋規(guī)將鋼筋混凝土橋原容許應力法的彈性狀態(tài)設計改按承載極限狀態(tài)設計,容許應力法有淡漠趨勢。事實上,極限法是在等截面簡支梁試驗基礎上獲得的,其適用范圍有限,有些方面還必須用容許應力法,設計者需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
3.2蓋梁配筋注意事項
(1)等截面連續(xù)梁可以用極限法,但不能完全套用,負彎矩處需留有富余。
(2)變截面連續(xù)蓋梁只能使用容許應力法。
(3)蓋梁的抗彎配筋,兩種方法均不控制設計,主要由裂縫寬度控制。
(4)抗剪設計,兩種方法都對混凝土與箍筋承擔剪力比例作了明確規(guī)定。這樣梁體往往需要設置大量斜剪力筋?給梁內布筋帶來困難,配筋時可以通過多設箍筋,讓混凝土與箍筋承擔更多的比例,使配筋自由度大一點。
(5)蓋梁配筋要注意“強剪弱彎”,大部分梁體破壞是由剪力不足造成的,對抗彎筋滿足要求即可,而抗剪筋一般留有富余。
(6)施工階段應力計算多用容許應力法。
3.3樁筋及樁長設計注意事項
(1)樁筋設計目前均采用極限法進行樁體抗彎筋設計,這在規(guī)范中已有詳細公式。對樁體抗裂還沒有明確要求,目前說法不一,有待進一步研討。
對于基樁各截面的配筋,從理論上講,應根據樁內彎矩包絡圖進行計算布置。通常是根據最大彎矩處進行配筋,從樁頂一直伸到最大彎矩一半處下一定錨固長位置,減少一半配筋再一直伸至彎矩為零下一定錨固長位置,再下為素混凝土段,對于軟基,樁主筋最好穿過軟土層。有些設計院將基樁主筋一半部分一直伸到樁底。具體哪種配筋更合理,對于摩擦灌注樁,無論從樁體受力來看,還是從節(jié)省工程費用及降低施工難度來看,前一種更合理:
①節(jié)省大量鋼筋;
②鋼筋籠少,受樁長的變更而變更;
③減少底部斷樁處理的難度,減少扁擔樁發(fā)生機率。澆樁時,開始幾米發(fā)生卡管等事故機率高,而采用第一種方式配筋,底部斷樁后,鋼筋籠拔出后,可原孔再鉆。
(2)樁長設計樁長計算不同于樁基配筋,仍采用容許應力法,最大豎向力應按容許應力法要求計算,不需考慮極限荷載組合系數(shù)。
3.4橋臺配筋注意事項
橋臺破壞最多,主要表現(xiàn)在樁基、臺身、臺帽、背墻、耳墻等開裂,尤以根部裂縫為多,以往橋臺破壞多歸結為超載,事實上也與設計時忽略某些因素有關:
(1)要求蓋梁完工后與混凝土底模分開,以免增加自重。
(2)臺后順橋向水平土壓力對蓋梁的水平彎矩是造成蓋梁跨中附近側面豎向裂縫的主要原因,而側水平土壓力易造成耳墻根部彎裂。
(3)橋臺前移使有縫橋變成無縫橋,大梁就會對橋臺背墻產生巨大推力去平衡臺后的土壓力,兩個力作用的結果導致:
①背墻從根部剪裂;②蓋梁挑出部分從支撐根部斜下彎裂;③臺身與蓋梁、樁基與臺身連接處彎裂。
(4)橋臺在土壓力、恒載、活載、梁反推力作用下將有很大的扭矩,使蓋梁發(fā)生扭剪破壞。
(5)橋頭路基下沉致使背墻、梁端受活載沖擊力而過早破壞。
因此,設計中應適當加橋臺強蓋梁抗剪、扭的箍、斜筋,并在蓋梁前側表面布置部分抗平彎鋼筋;加大背墻、耳墻尺寸及配筋;加大臺身尺寸及配筋;加大樁基根部配筋。
4、施工中下部結構技術問題的處理
施工和設計是相互關聯(lián)的,“怎么設計,就怎么施工”,反過來對設計者而言,應該“怎么施工,就怎么設計”,設計者應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可實施性,對其提供的施工方案安全性應進行驗算,有些施工方案的工藝、工序在設計文件中必須明確,否則對質量、安全有不良影響。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要通過設計來解決,以下針對施工中常遇到的幾個大問題進行分析,并從設計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預防措施。
4.1樁長變更
地質鉆探資料僅反映局部地質情況,加之鉆探描述與實際樁孔地質有所出入。因此,樁底碰到巖面難以鉆進,地質較好時,應允許對樁長進行變更,但必須要求設計人員、監(jiān)理人員根據巖層實際強度,設計者既不能輕易變更樁長,又要避免過于保守,在滿足承載力情況下進行樁長調整。
4.2沉淀層厚度指標選用分析
①不要對沉淀層要求的太小,施工中難以控制。
②清底系數(shù)mo值對樁長影響較大,以0.3d~0.4d為宜,個別樁底沉淀層厚度超標的,澆筑前可用反循環(huán)清孔法進行清孔。
4.3斷樁處理
樁底設素混凝土段對底層斷樁處理有很大幫助,對于上層斷樁,可用挖孔接樁法處理,對于中層斷樁,有的樁不允許澆筑失敗,應重點控制。
4.4橫系梁、承臺功用討論
橫系梁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聯(lián)結墩柱時調偏,同時增大樁的橫向整體性,橋墩不高時,可以取消;較高時,也可將系梁提到施工水位以上,減少圍堰費用和困難。承臺的主要作用是聯(lián)結群樁,有些群樁承臺結構可考慮用大直徑的獨樁結構代替,以降低工程造價。
5、總結
總之,設計者要善于結合工程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堅持在工程設計中推陳出新,以不斷提高下部工程的設計質量及其使用效果。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焦點關注 | 八起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典型案例
- 2025年重點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中央預算內項目申報指南
- 焦點關注 | 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推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的指導意見
- 焦點關注 | 2025年中央預算內民政領域項目儲備及申報即將開始!
- 焦點關注 | 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報告
- 公路初步設計安全性評價報告編制幾點技巧
- 中鐵城際分享市政基本設計原則和管線排布原則
- 市政綜合管廊設計規(guī)范要求及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 “實景三維+”賦能危巖地災風險管控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新應用
- 城市地下空間怎么用?《關于探索推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的指導意見》來了→